标签 自我反思 下的文章

人好像到了一个点,拥有的越多,成就的越多,就越容易被一些小事打倒。

几个月了,我好像一遇到小事:打碎了什么东西、忘记打一个电话、公司的事务晚跟进了一天、看到踢脚线上一个细小的裂缝,甚至只是被手机的消息提醒声音烦到,就会情绪突然崩溃,觉得对生活完全失去任何的热情,告诉自己“生活该体验的美好都已经体验过了,如果现在死去也没有遗憾了”。

面对大起大落,瞬息万变的商场,或是人生中的大是大非,我倒是很平静了,有什么别人看起来如同天塌了一般的大事,我倒是能理性平静地慢慢处理好。只是在自己好像最放松的时候,每一件小事都能把我彻底地击垮——我变成一个满了的容器,多一滴水就会溢出。我开始变得暴躁,每天都很疲惫;前些时间去了一趟温哥华,说是旅行,实际上从酒店出来吃了一顿午饭就再也没有精力顾及任何其他事情,匆匆忙忙打车回到酒店又睡了一整天。我很多次在认真地想,我是不是拥有的实在的太多了,以至于要认真思考是否值得继续持有我所拥有的事物,我所拥有的一切。

- 阅读剩余部分 -

上个月底,我终于拿到了我最新的报告。

年初的时候,为了进一步确认我精神健康方面的问题,我的精神科医生把我转介到了脑神经心理科,转介信上写着:23 岁中国籍男性,英语为第⼆语⾔;既往有重度抑郁和惊恐史。大概是两次面诊,长达 5 个多小时的漫长测试,然后就是两周的时间来等待报告。这次的会诊,是为了去排除自闭症或者注意力障碍,同时也是我对我精神科医生的一个挑战:去年年底,我对我从 2017 年开始的重度抑郁诊断开始提出了质疑,然后我在转介前一个月决定停药,因为我不认为这些药对我有实际的影响,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。

我该怎么知道我是有病的呢?我怎么能够知道这不是我为了安慰自己,或是逃避现实来找到的借口呢?好像很多人以为心理疾病的患者会尝试不断地对外界去发出信号,以心理健康的名头去博得同情——我不替其他的朋友说话,但是我自己从来都是相反的,我很担心自己的这个诊断是不准确的,不是临床上严格有效的。我换过很多精神科医生和咨询师,去尝试反复确认这个我已经被告知了数次的诊断,为的就是希望哪一天有一个人能够告诉我:你没病,你只是矫情,你只是做得不够。我甚至一度开始怀疑,精神疾病真的存在吗?抑郁症这个名词,又是谁发明出来的呢?PHQ-9 和 GAD-7 的评价标准我比大多数人应该都要清楚,它们真的是有临床价值的吗?

- 阅读剩余部分 -